【天天报资讯】察言观社|大学校园当打破封闭藩篱
来源:读特
2023-04-11 10:31:30
(资料图片)
近来,关于大学该不该对外开放的话题引发社会各界热议。据媒体报道,前不久在一场约3.7万人参与的网络投票中,有2.5万人认为应该开放。然而,所有受访的高校师生都谈到:疫情三年多以来,高校在收紧其开放权限,直到现在也没恢复到疫前状态。
三年疫情期间,为阻断新冠病毒传播,高校采取封闭式管理,是利弊权衡下的特殊情况特殊对待。而现在,我国防疫管控措施已放开接近5个月,生产生活秩序正稳步恢复,大学自不宜脱节于社会。
不少高校沉浸在管控惯性里还没走出,所带来的问题可不单是师生取快递、收外卖不便,及增加了企业相关人员负担这么简单。这些问题不过是浅表的。
大学是知识的发明创造之所。大学核心功能有三:学术研究(科研)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。科研是以独立、创新为引领的;发明创造出来的新知,是要传播、应用、惠及社会的,是需要在产业界的实践中得到检验、反馈的。若高校如故封闭,非但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受到抑制;学界和产业界的产学研合作交流难以顺畅;甚至于企业进校园的校招活动都不便开展……归根结底,这会导致大学核心功能受创、萎缩。
此外,公办高校本质上属公共资源,自带开放、包容的先天基因,也就应在不影响正常科研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,将资源尽可能对社会开放、与公众共享。而不少高校沿袭封闭式管理,学术讲座等公益性活动不对公众开放,图书馆、博物馆、运动场等设施不给公众利用,也是种公共资源的浪费,十分可惜。
其实,在开放不开放这个问题上,高校自身是有着相当大自主权的。希望诸多高校,能尽快走出疫情期间形成的封闭管理惯性,把有序开放的步伐迈动起来,让高校和业界、社会的互动、交流恢复如常。
(作者系媒体评论员)
(原标题《大学校园当打破封闭藩篱》)
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陈晨